Mastodon
Featured image of post 三月散记

三月散记

一些流水账和书影音

目录

三月小事

买除湿机

回到香港以后被回南天击倒,整个三月看到太阳的次数小于五次,走廊里永远湿湿粘粘的,走在楼梯上有种随时要滑倒的感觉。有几天连床单都是潮的,衣服也晾不干。打开出租屋里的老式空调好像也只是杯水车薪。于是开始研究除湿机,一开始预算是1000元左右,看着看着变成了3000元。发现自己每次买电子产品都有这种趋势,开始研究之前:“基础款功能绝对够了”;研究途中:“基础款看上去不太行,顶配也太贵了。”;研究结果:“买个中庸的”。这次想买的除湿机是4000元的三菱,正好前几天看到渣打银行 smart 信用卡迎新优惠前两个月刷到4000就有1200的返现,于是申请了信用卡,等卡到以后用新卡买了除湿机,4000减掉1200,最后也算是在预算之内。果然除湿机工作以后效果很不一样,湿度下降很快,80%到60%感觉用了一小时不到,马上水箱里就出现了小半箱水,有种变魔术的感觉。干衣功能也还可以,就是开久了因为除湿机工作原理,会吹出热气,感觉夏天用有点困难。

修电子阅读器

最近电子阅读器 kobo 的状态不太好,动不动就卡住,翻页速度也比较慢。虽然想换开放系统的电子阅读器很久了,但是毕竟三月已经有一笔除湿机大支出了,还是想办法旧机新用。找到了可以把整个原生系统换掉的 KOReader(所谓刷机?),换了新系统给我的体感就是换了新机子,于是开始折腾新系统。新系统确实顺畅很多,暂时还没出现卡顿现象,看了官方 documentation,功能非常多,我比较刚需的都是很基础的功能,比如”skim“,长按查词并放入生词本,和highlight功能,新系统的表现都很正常,唯一让我有点难受的是无法导出生词本,只能用数据线连接电脑导出生词本的 sqlite 文件。当然可以自己写插件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要用 lua 语言新造轮子感觉非常麻烦。除了速度快,还有有一个比原系统好的是,可以直接用电脑直接 SSH 进阅读器,把书放进阅读器,个人感觉比 Calibre 传要方便一点。

随便吃点

三月开始恢复了一点点自己煮饭的节奏,虽然都是些简单的一锅炖或者一锅空气炸锅。复刻了一下《昨日的美食》里面的番茄鸡腿锅,这次非常听食谱的话,食谱里有什么我就买什么,最后结果还不错!虽然长相难看,但是吃起来还行。吃完了一整罐花生酱!(虽然不是三月一个月吃完的),但是看到空瓶的花生酱有种莫名其妙的成就感(??)。好爱粗粒花生酱。

坐长途跨境高铁

复活节假期第一次从香港坐动车7个小时回杭州,(因为这个点机票好贵)。从港岛东坐地铁去西九龙高铁站,虽然只需要站内换乘,但是换乘要走好多路啊!进了高铁站真是人山人海,看来港人最近爱北上是真的。高铁站内要过好几个闸口,先是进高铁站,再是出香港海关,进深圳海关,海关和海关中间还有两次安检,程序一点都不比机场少。本来打算在高铁站买麦当劳当午餐,结果西九龙高铁站内竟然没有麦当劳,而且美食广场也非常简陋,只能坐上高铁后在车内吃盒饭。边上坐着一个三岁的孩子和她的妈妈,吵得我脑壳疼,妈妈还来跟我聊天,跟我说最好30岁之前生孩子,把任务完成,我内心os:您孩子可真是个反面教案。到了南昌以后,乘务员大喊,列车要调转方向,请调转座位,于是经历了第一次手动给座椅掉头的动作。最后总结:程序没比机场少,座位比飞机舒服但是乘坐时间过长,放大箱子的地方很少,以后还是尽量选择坐飞机。

《地球尽头的温室》
《人类学好野》
《单车失窃记》

《地球尽头的温室》– [韩] 金草叶

作者的笔触和整本小说的氛围真的很奇特,没有把世界末日描述得像好莱坞大片一样轰轰烈烈,在这种死缓般的末日中,作者所描绘的温室却让人在整个过程中感受到了一种奇特的安稳与舒适。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羁绊也是克制中带着热情,这种不过度不刻意戏剧化的冷静写法,反而能让更能让我感受到人物内心的炽烈情感。虽然没有特意强调性别,但是科幻小说中所有角色都是女性真的很难得!Naomi和Rachel的爱情动容又令人扼腕叹息!

《人类学好野》– 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学者

有点像一本论文概述集,选题都很有意思,跨度也很广,而且选的都是社会中不太容易被注意到的关系和群体。印象比较深的是鱼类养殖,菲佣间的同性关系和假肢使用者这几片,特别是后面几篇,非常能感受到人类学的价值,和整个社会中的群体多样性。就是感觉太短不够看!

《单车失窃记》– [台湾] 吴明益

单车是引子也是线索,串起了一群看似毫不相关的人和事。父亲踩着单车半夜送我去台北小儿医院,而有一天父亲和单车一起突然失踪,事过几十年后,主人公“我”在某咖啡店遇到了和父亲一起失踪的那辆单车。于是,“我”顺藤摸瓜地寻找这辆单车的轨迹,而这寻找的过程里,“我”看到了缅北的战争,战争中的大象,战争中的树,战争中的人和家庭。开头整个气氛烘托就特别吸引人,非常喜欢作者的叙述节奏,文笔也非常好(不过感觉偶尔有在炫技hh)喜欢描写大象的片段,想去找大象的科普书了。

电影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新活日常》
《独立时代》

《昨日的美食》电影版

和 Yoyo 一起连麦看了《昨日的美食》电影版,两个人一边吃着麦当劳一边跟着史郎和贤二的生活一起尖叫与姨母笑。情节有些细碎和混乱,而且感觉传达的价值观还是非常东亚,但是最后史郎的那句“我想向路过每一个人炫耀你的好”,和最后绝美樱花树下吃便当,然后主题曲 Spitz 的《大好物》顺势响起,让我忘记了这个电影所有的缺点。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久闻大名,但是被糊糊的资源已经240小时的时长劝退好多次。不过这次香港上映了 4K 修复版,虽然票价很贵,电影院还很远,还是没多想就去看了。非常震撼的电影,电影名字已经剧透了一切,但是导演还是追根溯源,从大历史背景讲述这件事的缘由。导演用各种群像,几十种方言,十几首猫王的歌,两个帮派,小四父亲接受的十几个小时的审问复原了台湾的六十年代。那个年代里,眷村女孩为了生存依附各种权利,男孩以为自己可以改变女孩,却不知道他眼里的世界只是这个大时代里的微小的一环。

《新活日常》

剧情非常简单,文青大叔在东京做厕所清洁工的日子。每天早上起床,给植物浇水,自动贩卖机里买个罐装咖啡,选好路上要听的六十年代摇滚磁带,开上装满卫生清洁工具的面包车,开始辗转各个东京的公共厕所打扫卫生。中午去寺庙附近的大树下吃三明治,拿出胶片机拍当天的树影。下班后去澡堂洗澡,去固定的小店吃饭。双休日打扫卫生,去二手书店买书,去胶片店冲印照片,再去个熟悉的小酒吧。偶尔生活中有些小插曲,大部分时候平静又充满乐趣的样子。从一些片段里也可以推断出大叔和原生家庭的关系不好,看上去像是在逃避现实。不过整体看上去还是有些美好得不真实,生活果然还是电影里的比较好。

《独立时代》

看完《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以后,就还想再看点杨德昌,翻买票 APP 的时候,看到香港还在上映《独立时代》的修复版,于是就赶去了旺角百老汇看。电影大致就在讲台湾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年轻人各自探索是要特立独行还是迎合大众。里面台词的有些还挺搞笑的,电影院里经常笑声四起。估计是导演特意在讽刺,每一场感情戏,每一个角色都看得很令我火大。(最近是杨德昌电影修复高潮吗?最近香港又上映了《一一》,人气爆棚,前两天全部满员,复活节假期回去后再去看看售票情况)

《想做饭的女人和想吃饭的女人》第二季

第一季和第二季都是和 Yoyo 远程一起看完的!第二季还连麦一起看了,和剧情异曲同工,我俩都感叹,剧情照进生活。和《昨日的美食》的老夫老妻感比起来,这部更加偏重两位女主探索自我,互相磨合的过程。《昨日的美食》里讲到继承权对于同性伴侣的不公平,这部里也讲到了在这个异性恋主导的社会里,同性伴侣遭遇的各种不便。第二季出现的两位新角色也非常可爱,有聚餐障碍的小猫邻居和看上去经历很多的白葡萄酒姐姐,四个人在一起都互相为对方着想,整个氛围很舒适安心。

《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

继续和 Yoyo 连麦吃麦看剧!这次这部看着好令人惋惜!学妹从高中的时候就开始喜欢学姐,而学姐却一直逃避自己的感情,随大流找了男友结婚生子。结婚后老公一直外地工作,学姐一个人照顾有自闭症的孩子,老公回家后只会打电动。在生活喘不过气的时候,学姐和学妹又重逢了。学妹还是很主动的追求学姐,学姐这次有尝试正视自己的情感了,却还是被现实打败了。导演很会拍同性间暧昧的感觉,节奏把控也还不错。听说要有第二季了,有点期待!

周记悄悄变成了月记,一个月写一篇,导致字数大大增加!

Built with Hugo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